來台學風水 打造爆紅景點
自由時報電子報
人物速寫》西班牙建築師伊萊恩 來台學風水 打造爆紅景點
2017-12-28
記者吳柏軒/專題報導
「風水很有趣,對我來說,像是一種能量的流動,我嘗試著將其解釋成人們在空間中所體驗的舒適感!」西班牙建築師伊萊恩八年前為學風水而遠渡重洋,擅長融會東西方技法與概念,立志打造留給下一代更好的建築空間。
伊萊恩用著流利中文暢談自我經歷。他在西班牙北邊一個住民僅八百人的小村莊長大,受父親是室內設計師的影響,十三歲立志當建築師,歷經西班牙、丹麥等歐洲建築學院薰陶,畢業後投入建築設計領域,卻意外與台灣結緣。
伊萊恩說,當時公司附近有家馬德里最老的素食餐廳,老闆是台灣人,兩人成為好友,才發現對方是「風水」老師。好奇心加上老闆「要學風水就去台灣」一句話,他毅然決然買機票飛台。
認為風水很有趣 像能量流動
但伊萊恩抵台就遭遇八八風災,風水課程停擺。他等待災區復原時學習中文,因緣際會下,西班牙的同事參加「高雄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國際競圖,人在台灣的伊萊恩順理成章展開工作,並順利得標,留在台灣的緣份至此延續至今。
「西方建築考量實用、技術與結構,風水無法用科學證明,所以西方認為不存在。」但伊萊恩的父親也是瑜伽老師,讓伊萊恩將東方神秘的力量解釋為「能量流動」。在建築上,伊萊恩也會用心去感受,除了西方的科學計算之外,他還會站在空間中體驗「舒適感」。
伊萊恩曾修讀風水課程,但他不會被理論綁死,認為風水是因早期尚無科學驗證,所以只能以經驗法則透過師徒傳授,但不少概念其實與西方互通。如蓋房子要「坐北朝南」,就與西方建築考量陽光角度與輻射量有關;「床頭不靠窗」,則可解釋窗戶是室內外空氣溫度的交界,若頭睡在交界容易溫差大而身體不適。
設計里民中心 七彩廊柱吸睛
伊萊恩今年替新北市林口區設計新的下福里民活動中心,他發現建地旁有個洪福宮,是里民信仰中心,活動中心也需搭配傳統廟會祭祀慶典,如七爺、八爺等神偶的儲藏,再加上十分欣賞台灣傳統廟宇屋簷的七彩色調,決定投入設計。
接案最初,當地居民給了一張四四方方的建築圖,還強調:「改了神明會打屁股!」伊萊恩不改主建物,而在四周延伸三至六米的屋簷,添加廊柱,不僅達到遮陽蔽雨功效,也讓外貌煥然一新,拿下今年金點設計獎最佳設計,也成許多人打卡的景點。
他認為世人要傳遞給下一代的東西,應比從上一代所接受的更好、更美麗,台灣人已從早期工業時代,只求方便忽略美觀的觀念,漸漸重視文化,他慶幸能幫上忙,也將繼續待在台灣,一起改變、營造台灣特色。
文章原始連結http://news.ltn.com.tw/news/people/paper/1163723
人物速寫》西班牙建築師伊萊恩 來台學風水 打造爆紅景點
2017-12-28
記者吳柏軒/專題報導
「風水很有趣,對我來說,像是一種能量的流動,我嘗試著將其解釋成人們在空間中所體驗的舒適感!」西班牙建築師伊萊恩八年前為學風水而遠渡重洋,擅長融會東西方技法與概念,立志打造留給下一代更好的建築空間。
伊萊恩用著流利中文暢談自我經歷。他在西班牙北邊一個住民僅八百人的小村莊長大,受父親是室內設計師的影響,十三歲立志當建築師,歷經西班牙、丹麥等歐洲建築學院薰陶,畢業後投入建築設計領域,卻意外與台灣結緣。
伊萊恩說,當時公司附近有家馬德里最老的素食餐廳,老闆是台灣人,兩人成為好友,才發現對方是「風水」老師。好奇心加上老闆「要學風水就去台灣」一句話,他毅然決然買機票飛台。
認為風水很有趣 像能量流動
但伊萊恩抵台就遭遇八八風災,風水課程停擺。他等待災區復原時學習中文,因緣際會下,西班牙的同事參加「高雄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國際競圖,人在台灣的伊萊恩順理成章展開工作,並順利得標,留在台灣的緣份至此延續至今。
「西方建築考量實用、技術與結構,風水無法用科學證明,所以西方認為不存在。」但伊萊恩的父親也是瑜伽老師,讓伊萊恩將東方神秘的力量解釋為「能量流動」。在建築上,伊萊恩也會用心去感受,除了西方的科學計算之外,他還會站在空間中體驗「舒適感」。
伊萊恩曾修讀風水課程,但他不會被理論綁死,認為風水是因早期尚無科學驗證,所以只能以經驗法則透過師徒傳授,但不少概念其實與西方互通。如蓋房子要「坐北朝南」,就與西方建築考量陽光角度與輻射量有關;「床頭不靠窗」,則可解釋窗戶是室內外空氣溫度的交界,若頭睡在交界容易溫差大而身體不適。
設計里民中心 七彩廊柱吸睛
伊萊恩今年替新北市林口區設計新的下福里民活動中心,他發現建地旁有個洪福宮,是里民信仰中心,活動中心也需搭配傳統廟會祭祀慶典,如七爺、八爺等神偶的儲藏,再加上十分欣賞台灣傳統廟宇屋簷的七彩色調,決定投入設計。
接案最初,當地居民給了一張四四方方的建築圖,還強調:「改了神明會打屁股!」伊萊恩不改主建物,而在四周延伸三至六米的屋簷,添加廊柱,不僅達到遮陽蔽雨功效,也讓外貌煥然一新,拿下今年金點設計獎最佳設計,也成許多人打卡的景點。
他認為世人要傳遞給下一代的東西,應比從上一代所接受的更好、更美麗,台灣人已從早期工業時代,只求方便忽略美觀的觀念,漸漸重視文化,他慶幸能幫上忙,也將繼續待在台灣,一起改變、營造台灣特色。
文章原始連結http://news.ltn.com.tw/news/people/paper/1163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