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祖國找祖國?
轉貼自「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2016-06-19
◎ 洪長源
一九四五,經過荷蘭、明鄭、滿清、日本殖民,台灣不再是「海上荒島」,終於找到自己就是祖國!
二戰期間,殖民地的台灣逃不了戰爭的漩渦,許多台灣年輕人從海洋出發卻葬身海洋,從家鄉出發卻找不到歸鄉的路。台灣人不能當軍人,只能當軍伕,打雜挑擔,日軍稱他們為「苦力者」,無制度上的地位,也沒有階級、沒有武器配備,靠一把蕃刀與敵人周旋;也有當勤勞特設團、盟軍戰俘營監視員、從軍看護婦,每一個名稱都是許多悲劇堆積而成,戰俘營監視員戰後還得接受盟軍審判,徒刑執行完畢,想在日本生活,遭到的待遇竟然是「你已不是日本人了」。
在那大苦難的年代,台灣人度過一個滄桑、悲歡離合夾雜的歲月。一切事件可以按照事先安排好的劇本演出,也可以是偶發,從此回不了家,見不了家人;或者從此埋骨異域,變成無家可歸的孤魂,漂泊在南十字星的天空中。
高砂義勇軍的阿美族青年史尼育唔,獨自在印尼的摩洛泰島生存了卅一年,民國六十四年被發現後回到台灣,改名李光輝,人家問他:是什麼力量支撐他在叢林中生活了卅一年?他的答案很簡單,但很真切、很有力:「我一定要回家。」他要回的家是台灣,不是日本。其實這是每個戰士都想的,誰不想回家?但幾人能夠回家?李光輝流落叢林卅一年,最終達成願望,是幸運的。但許多人活著,卻一輩子回不了家,許多人死去了,連招魂的地方也找不到。
時代的悲劇,我們無怨;歷史的分合,我們認命。時間可以化解仇恨,日本與我們仍然可以是好鄰居、好朋友,九二一地震日本援助我們,三一一海嘯,我們對日本的援助金額超過其他國家,我們無須仇日,也無須媚日,歷史是一面鏡子,記取教訓才重要,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祖國是祖國,世界上被殖民國家何其多?但誰把殖民國當祖國?
已經七十多年了,青年變成了老年,有些已經離開人間,但在二○一六的社會裡,有人還認日本是祖國,無傷也痛啊!
(作者為文史工作者)
---------------------------------------------------------------------------
這篇文章寫得很好,但我覺得最後一小段如能刪掉更好。
我的阿公小時候努力讀書,長大後是日據時代的政府官員,國民黨執政後的某一天,阿公被捉入牢中,阿嬤及阿祖用盡家中黃金,換回了阿公,但阿公卻在出獄後沒幾天的阿嬤生日當天故去,從此阿嬤不再過生日。
阿嬤小時候也曾去讀了一二年的書,受的是日文教育,據說還曾獲選射箭校隊成員。在我小時候的印象中,阿嬤聽到日文歌都會特別高興,也非常喜歡參加日本旅遊團。阿嬤甚至告訴我,日本人在時,大家都很有禮貌,環境清潔,她很討厭國民黨,甚至曾叮囑我,加入國民黨參選公職的叔公是壞人。
每個人在同一個時代,有不同的生活經驗,受過日人壓迫的自然不喜歡日本,但同我阿嬤一般的人,很難叫他們不懷念日治時代吧?他們認日本是祖國也是自然的,但隨時代凋零的他們,終究有曲終人散的一日,這是時代的刻痕,我們何必去說「無傷也痛」呢?
◎ 洪長源
一九四五,經過荷蘭、明鄭、滿清、日本殖民,台灣不再是「海上荒島」,終於找到自己就是祖國!
二戰期間,殖民地的台灣逃不了戰爭的漩渦,許多台灣年輕人從海洋出發卻葬身海洋,從家鄉出發卻找不到歸鄉的路。台灣人不能當軍人,只能當軍伕,打雜挑擔,日軍稱他們為「苦力者」,無制度上的地位,也沒有階級、沒有武器配備,靠一把蕃刀與敵人周旋;也有當勤勞特設團、盟軍戰俘營監視員、從軍看護婦,每一個名稱都是許多悲劇堆積而成,戰俘營監視員戰後還得接受盟軍審判,徒刑執行完畢,想在日本生活,遭到的待遇竟然是「你已不是日本人了」。
在那大苦難的年代,台灣人度過一個滄桑、悲歡離合夾雜的歲月。一切事件可以按照事先安排好的劇本演出,也可以是偶發,從此回不了家,見不了家人;或者從此埋骨異域,變成無家可歸的孤魂,漂泊在南十字星的天空中。
高砂義勇軍的阿美族青年史尼育唔,獨自在印尼的摩洛泰島生存了卅一年,民國六十四年被發現後回到台灣,改名李光輝,人家問他:是什麼力量支撐他在叢林中生活了卅一年?他的答案很簡單,但很真切、很有力:「我一定要回家。」他要回的家是台灣,不是日本。其實這是每個戰士都想的,誰不想回家?但幾人能夠回家?李光輝流落叢林卅一年,最終達成願望,是幸運的。但許多人活著,卻一輩子回不了家,許多人死去了,連招魂的地方也找不到。
時代的悲劇,我們無怨;歷史的分合,我們認命。時間可以化解仇恨,日本與我們仍然可以是好鄰居、好朋友,九二一地震日本援助我們,三一一海嘯,我們對日本的援助金額超過其他國家,我們無須仇日,也無須媚日,歷史是一面鏡子,記取教訓才重要,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祖國是祖國,世界上被殖民國家何其多?但誰把殖民國當祖國?
已經七十多年了,青年變成了老年,有些已經離開人間,但在二○一六的社會裡,有人還認日本是祖國,無傷也痛啊!
(作者為文史工作者)
---------------------------------------------------------------------------
這篇文章寫得很好,但我覺得最後一小段如能刪掉更好。
我的阿公小時候努力讀書,長大後是日據時代的政府官員,國民黨執政後的某一天,阿公被捉入牢中,阿嬤及阿祖用盡家中黃金,換回了阿公,但阿公卻在出獄後沒幾天的阿嬤生日當天故去,從此阿嬤不再過生日。
阿嬤小時候也曾去讀了一二年的書,受的是日文教育,據說還曾獲選射箭校隊成員。在我小時候的印象中,阿嬤聽到日文歌都會特別高興,也非常喜歡參加日本旅遊團。阿嬤甚至告訴我,日本人在時,大家都很有禮貌,環境清潔,她很討厭國民黨,甚至曾叮囑我,加入國民黨參選公職的叔公是壞人。
每個人在同一個時代,有不同的生活經驗,受過日人壓迫的自然不喜歡日本,但同我阿嬤一般的人,很難叫他們不懷念日治時代吧?他們認日本是祖國也是自然的,但隨時代凋零的他們,終究有曲終人散的一日,這是時代的刻痕,我們何必去說「無傷也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