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不是工讀
2015年07月10日10:12 蘋果日報
台北市長柯文哲昨出席教育部舉辦的大學生公民咖啡館活動,跟大學生一起討論交流,被問到「學生暑假實習,想要領薪水。」的問題時,柯文哲回應「你來我們這實習,我還花時間教你,我沒跟你收學費就不錯了,還給你薪資?這當然是可以討論啦。」這番話也引發網友熱烈討論。
---------------------------------------------------------------------------
然後我在網路上看到了下面這篇文章,覺得很有道理,決定收藏備份:
實習,是現在的學生非常熱衷的一種學習方式。透過直接到企業內部進行實作,由企業內部的主管帶著什麼都不會的學生,開始一步一步地從基本面開始學習,熟稔整個公司運作的每一個環節,進而為公司貢獻一己之力,為公司創造最大的價值。
然而,常常有人把「實習」跟「工讀」混為一談。
「我去實習,本來公司就應該要付我薪酬,不然公司根本就是把我當作廉價勞工在使喚!」
「欸,我很辛苦跑去公司做那些事情,他們給我錢也是應該的啊!」
「為什麼其他工讀生就有薪水,啊我實習就沒有?這不合理吧!」
這部分,我認為我們可以分成幾個層面來探討:
實習生跟工讀生有什麼不同?
做事拿錢,錯了嗎?
什麼是合理?
實習生最大的問題,在錯估自己的價值。實習跟工讀最大的不同,在於工讀生具備了某項技能,而這項技能能夠在公司裡頭有所貢獻,所以公司提供薪資,付錢請他來做事;然而實習生,就是什麼都不會,到了公司可能還礙手礙腳,幫不上忙反而造成麻煩,所以實習生就乖乖在旁邊學,主管吩咐做什麼,就跟著做,從中去了解主管怎麼做事,公司怎麼營運、業務如何談判、行銷如何企劃、產品如何開發、財務如何管控、行政如何運作等等。
如果你今天具備某項技能,你就有具備讓公司花錢請你來工作的本事,如果你只能在旁邊學,那請你記得,公司沒有義務要花錢請你來,還花時間跟人力教你,今天你能夠拿到薪資的補貼,你也應該要感恩。
千萬不能錯估自己的價值,因為你的價值不是你自己說的算,而是市場說的算。
公司要找對事情讓你做,你的責任就是把事情做對這時候很多人會問了:「可是公司總是叫我打雜,我什麼都學不到,那在這裡實習根本就是浪費時間,不是嗎?」
這有兩個層面可以討論,一是公司到底有沒有分派「對的事情」給你做?二則是你有沒有把分派給你的工作「做對」?
我們常常認為主管要我們做的工作是沒有意義的,然而,那些事情真的是沒有意義的嗎?很多時候,只是當下的我們不懂為什麼要這麼做,我們判斷那些事情不過是打雜,沒必要認真看待,也沒必要多耗費心力;然而,我們卻有可能誤判了這件小事情的價值,它甚至可能是整間公司運作的關鍵也不一定。
中原大學資管系的教授劉士豪老師,前一陣子寫了一篇文章《為什麼你得騎驢去找馬?》,其中的觀點讓我十分認同,也讓我在很多的講課機會中引用分享。簡單的說,騎驢找馬其實對多數人來說,是比較好的選擇,因為如果我們連騎驢這件事情都做不好,我們怎麼能夠有把握讓別人相信我們能夠把馬騎好呢?細節,就請各位點進去細細咀嚼吧。
然而,公司怎麼樣使用實習生,也決定了實習生會怎麼樣看待這間公司。這是一個雙向的問題,絕非單獨站在勞方或是單獨站在資方就能夠概括論述的。然而,這個社會目前卻總是傾向資方說的算,資方開的條件勞方就該概括承受,這也是明顯有問題的。
合理談判需要籌碼,你的籌碼在哪?
最後,提到合理,我們常常都希望別人能夠合理的對待我們,這樣我們也才能夠合理的對待別人;偏偏我們最難做到的就是合理,因為當你今天掌握的資源比較多,你的籌碼比較多,你說話自然能比較大聲,也比較有影響力;但你今天掌握的資源比較少,沒什麼籌碼,你又憑什麼去跟人家談合理呢?
當我們希望資方能夠開給我們更好的條件時,我們有沒有細數手上的籌碼有多少?而我們又該怎麼樣才能不斷地增加自己的談判籌碼呢?如果我們沒有好好地蒐集自己的談判籌碼,我們在市場上的定位就是沒有能力的人,而沒有能力的人,在市場上自然沒有價值,自然在工讀跟實習的兩個選項中,我們常常只能夠讓自己成為「實習」的那一方。
搞清楚,今天如果你不想要只是「實習生」,請你拿出你的求知慾,請你拿出你的執行力,請你拿出你的決心,請你拿出你的紀律,用自己的雙手證明公司看,你不只是一個沒有能力也沒產值的「實習生」,你是個能夠為公司創造價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