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25的文章

仙俠歸天 - 白真上神悼亡曲收集03

圖片
仙俠歸天 發佈者:龍哥傷感情歌 你從仙山下凡踏過人間的風霜 一顆真心換來多少冷眼與偽裝 是否天界派你來看這世態炎涼 才發現魔鬼在人間地獄空蕩蕩 我們以為你只是演員 原來是落入凡間的仙 為我們唱盡人世苦難 為呼喚真理照亮黑暗 仙俠歸天 留下血淚在凡塵 你的笑容  展現什麼是純真 仙俠歸天 嘗過溫暖有過懊悔 你用生命  提醒自由需要捍衛 我們認識你太晚  就在心碎那一瞬 才讀懂你眼神裡  藏著溫柔與誠懇 你回到雲端  把所見所聞告訴眾神 讓天界懲罰那些惡人  護佑善良子民 只恨沒能早一點遇見 希望陪你一起撐過黑暗 如果能再重來這一遍 願你不受傷不再受摧殘 仙俠歸天 留下血淚在凡塵 你的笑容  展現什麼是純真 仙俠歸天 嘗過溫暖有過懊悔 你用生命  提醒自由需要捍衛 仙俠歸天 也帶走了盛世美顏 驚醒世人 只有法治民主才安全 原曲連結(點圖): 雲端硬碟音訊備份: 仙俠歸天

崑崙公子殤 - 白真上神悼亡曲收集02

圖片
崑崙公子殤 發佈者:Alina 怎忍見你謫仙墜入泥潭 困在冰冷暗巷 灼灼桃花同泣凝作心頭不滅光 豈容塵垢掩他一身明亮 破曉前絶望吶喊的傷 淬成漫天風雪揚 一紙荒唐 欲鎖眾生咽喉 怎敵天地正氣浩蕩 崑山玉碎溫柔未埋葬 早已刻在了心上 秋風拂過舊衣裳 換醒沉睡的力量 不聽不畏不退 只將信念做成守護的銅牆 聲聲吶喊穿透滿天詭雲迷障 玉色為沉公道已啟航 千萬微光聚成烈陽 願破迷霧還他清白光 不容善良成絶響 被踐踏被吞噬被遺忘 捂得住口見 剜不走心之所向 我們看得見  他的溫柔他的暖 他的赤誠他的光 他的堅守他的傷 原曲連結(點圖): 雲端硬碟音訊備份: 崑崙公子殤

憶朦朧 - 白真上神悼亡曲收集01

圖片
憶朦朧 發佈者:夏魚怕下雨 君子之德風 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風必偃 古道不曾老 先秦諸子兮 百家爭鳴早 言向君王道 理直氣自高 權欲當道兮 虛言作真狡 對下錮教義 對上匿回耗 士農工商兮 反道而蹈 禮崩樂壞兮 鹿台生蒿草 黃鍾大呂兮 歲暮誰賞好 弦斷無聲兮 瓦釜雷鳴囂 古道雖在 人心已老 青史未干是非顛倒 高堂歌舞兮 巷陌無笑 秋蟬長鳴 蒼生難熬 荒塚遺物糾纏聲聲哭 風不化草 凄涼情難抒 夜未央 天未曉 長燈燼 孤影遙 青山鏽骨 雲烟緲 步步喚兮 聲聲慢 夜朦朧兮 裊朦朧 人間再無雨朦朧 權欲當道兮 虛言作真狡 對下錮教義 對上匿回耗 秦鏡高懸兮 照妖終徒勞 血色羅裙兮 翻作酒污糟 豺狼冠纓兮 孤兔泣野蒿 天問無聲兮 江濤哽時謠 古道雖在 人心已老 青史未干是非顛倒 高堂歌舞兮 巷陌無笑 秋蟬長鳴 蒼生難熬 荒塚遺物糾纏聲聲哭 風不化草 凄涼情難抒 夜未央 天未曉 長燈燼 孤影遙 青山鏽骨 雲烟緲 步步喚兮 聲聲慢 夜朦朧兮 裊朦朧 人間再無雨朦朧 人間再無于朦朧 原曲連結(點圖): 雲端硬碟影片備份: 憶朦朧

自由廣場》另類形態的文革蔓延/當文化被辱為「要飯」 靈魂能不失守?

圖片
2025/09/01 05:30 ◎ 劉哲廷 在一個國家最深層的結構裡,文化往往不是最先被看見的。它不像GDP可以立刻被計算,不像軍事武力能在閱兵典禮鋪張展演。文化更像是一種緩慢的呼吸,它沈浸在日常生活裡—在談話的語尾、在街角的雕塑、在一首歌的旋律裡,也在一場抗爭所喊出的口號裡。若以人體作比,經濟是血液,軍事是肌肉,而文化就是靈魂。倘若失去靈魂,國家還能否自稱「活著」? 正因為文化的形狀不那麼容易被捉住,它常常成為政客最輕率對待的對象。刪減預算最簡單,因為能迅速製造「浪費」的形象,將藝術家與文化人描繪成不事生產、仰賴補助的群體。然而,這樣的修辭並非單純「省錢」問題,而是長期消耗國家生命力的一種計謀。 歷史早就告訴我們,文化一旦被針對,後果往往不是表面那麼單純。文化大革命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最先被打倒的不是拿槍的人,而是拿筆的人;不是權力中心的高官,而是寫詩、畫畫、教書、思考的人。因為思想一旦被消音,社會就失去了質疑與再生的可能性。當知識分子被稱為「毒草」、當經典被視為「四舊」,剩下的就是一片均質的沉默。 台灣沒有經歷那樣的極端鎮壓,但若一個國家的立法者,把文化資源視為「可有可無」,甚至貶低為「要飯」,這種語言背後所潛藏的心態,無異是一種慢性文化革命。它不會立刻消滅圖書館、音樂廳或劇團,但會讓它們長期失血,最後在寂靜中氣絕。 文化並非奢侈的遊戲,而是抵抗被吞沒的方式。沒有文化,台灣在國際上就只是「地理名詞」,而不是一個有故事、有面孔、有記憶的存在。當我們談「軟實力」時,不是要去和強權比拼飛彈數量,而是要讓全世界理解,台灣是一個獨立的、有創造力的、有靈魂的共同體。這種力量無法用單一指標計算,但它能在最關鍵的時刻,決定台灣是否能被世界理解,是否能被世界記住。 政客刪文化預算,表面上是爭取短期的政治利益:可在財政數字上做文章,可迎合部分對藝術冷感的群體。但更深層危險在於,這種心態會逐漸滲入社會:我們是否開始覺得「看戲」不重要?我們是否覺得「寫作」不如「工作」有價值?當這樣的價值觀滲透開來,文化人被迫沉默,社會也失去了再想像的能力。 文化之所以是靈魂,在於它不只是「娛樂」,更是「自我認知」。一首歌能夠在運動場上凝聚群眾的力量,一部電影能夠讓世界重新理解某個社會的處境,一本小說能夠在青年心中種下「我是誰」的根。這些都不能用金錢簡單衡量,但它們決定了國家能否站立,能否抵抗被吞併。...

自由廣場》不只是路名 從中正路到「地方感」

圖片
2025/06/09 05:30 ◎ 張月環 全台共有三一六條「中正路」,幾乎都貫穿主要幹道,象徵著過往威權時代對空間的全面佈局。對於改名,台中市長酸言:「國家吃飽太閒嗎?」新北市長說:「無聊又浪費錢。」而蔣萬安則說:「只搞政治,不辦正事。」其中,蔣的話說對了一半——這確實是政治問題。但錯在於他們忘了:政治不應只為權力,它更應為正義服務。當今卓院長喊卡,只因藍白砍預算,造成地方財政吃緊,使得目前推動全面改名,確實有難度,但是可以一步一步來。 推動改名,並非「無聊」或「吃飽太閒」,而是面對歷史與記憶、重建地方感與公民意識的必要行動。英國地理學家 Tim Cresswell 在其著作《Place》中引用評論家 Lucy Lippard 的話說:「地方有深度,也有寬度。它關涉連結、圍繞地方的事物、塑造了地方的事件與記憶。」他更指出:「地方顯然擁有許多記憶,那些記憶得到宣揚,哪些卻根本不再是記憶的問題,是個政治問題。地方成了爭論召喚那些記憶的位址。」說明了地方是召喚記憶、對話歷史的場域。 台灣的「中正路」不是單純的道路名稱,而是權威記憶的延伸與象徵。如果對轉型正義的行動僅抱以冷眼旁觀或輕蔑嘲諷,我們該問問:這樣的領導人,若未來登上國家最高位,在台灣面臨外來威脅時,是否能真正捍衛我們的民主與自由?或者,我們會活在一個看似太平、只求經濟、不問歷史與尊嚴的社會,淪為像螞蟻一樣的生存機器? 《文化地理學》作者 Mike Crang 指出:「人群不只是定位自己,更是藉由地方感來界定自我。」而加拿大地理學家 Relph 也說:「身為人類,就是要活在充滿有意義地方的世界中:人就是要擁有並瞭解自己的地方。」這些論述強調,地方名稱不只是字面,更是一種身份與價值的映照。 屏東縣議員建議將屏市中正路改為「屏東大道」,縣長周春米的回應展現了格局與深度:「中正路改名是社會對話過程,讓大家去了解,不能忘記過去的威權統治和歷史。」屏東大道的命名,是一種重新連結地方感的嘗試,是讓人民在行經此地時,能感受到屬於這片土地的驕傲與正義。 當北部城市冷漠以對,南部屏東選擇邁出第一步。這不是誰高誰低的問題,而是誰願意為這塊土地面對歷史、承擔記憶。從屏東市開始,進而思考屏縣廿六個鄉鎮的中正路,甚或全台三一六條?是否繼續同質化?還是要開創屬於自己地方精神的命名?我們是否願意以改名作為契機,走出記憶的陰影,開啟台灣真正的...

自由廣場》學術「不誠實」處置方式的比較

圖片
 2025/06/08 05:30 ◎ 王永珍 近日,媒體以大篇幅報導台中市某高中生於學測中因所送之學習歷程誇大不實,遭已錄取之四所醫學院退貨乙事,亦有很多人指責還沒進大學就作假,如此品德低劣未來畢業後要如何當醫生?言語中極盡嘲諷之能事且過度延伸解讀。四校取消該生錄取資格或許有其必要之考量,但回顧過去在大學校園裡所發生的事件令人不勝噓唏。 例如管中閔在台大校長遴選過程中時,所發生多項爭議︰其一、未揭露自己為台灣大哥大獨立董事的身分,而遴選委員之一為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引發利益迴避的爭議;二、論文涉及抄襲;三、違法赴中國大陸兼職授課;四、固定匿名供稿作為社論,獲取固定稿費報酬。最後台大還以各種理由為其擦脂抹粉。 再如許淑華競選南投縣長時被檢舉論文抄襲,但她早已研究所畢業取得碩士學位,逢甲大學竟能令其取回論文並給予修改內容之機會以確保其能安然脫離爭議,以免於取消碩士資格。 這兩起案例,當事人均有極高的社經地位,但不誠實情況遠比起該名高中生嚴重,且兩人一再硬拗從未認錯,然涉及爭議事件之兩所大學竟為坦護當事人,對於不誠實乙事極盡掩護且彈性處置予以通融過關,讓其得逞。 但如今學術界卻獨對一個才十八歲且已認錯的高中生,以極殘酷不留情理之方式予以嚴厲處罰,毫不給予補救機會,處置方式亦不符比例原則,兩者對比,猶如在告誡年輕人出事時祗要硬拗就能過關,認錯道歉反而該受最嚴厲的懲處。 (作者為公職退休) 文章來源: 自由時報電子報 圖片來源: 墨思齋

自由廣場》制度困境與代價 誠信教育的深刻反思!

圖片
2025/06/08 05:30 ◎ 林柏寬 台中一位同學因學測優異成績,獲五所醫學院錄取通知(四校正取、一校備取),然而當他在社群媒體分享學習歷程資料後,卻被發現內容有不實與誇張之處,導致錄取學校陸續撤銷入學資格,該生可能須重新參與分科考試。筆者納悶,這幾校真是因為「最佳辯士」頭銜而錄取他嗎?還是因為他聲稱沒有補習的經歷而青睞呢? 首先,從國中的多元比序到高中的學習歷程檔案,學生從小就在制度框架中學會如何「討好制度」、如何「滿足制度要求」。他們被教導要展現多元才能,要有豐富的學習歷程,要有動人的故事。但最終,決定錄取與否的關鍵,不還是「分數」這些冰冷的數字嗎? 這位同學美化、誇大個人經歷的做法,確實需嚴肅面對與改正,但我們不得不思考,在目前的升學壓力環境中,是否只有他選擇了這樣的途徑呢?這恐怕只是表面現象,暴露出更多學生在制度夾縫中,為了突出重圍而不得不採用的手段。 其次,大人的世界有比較誠信嗎?國中會考的多元比序機制早已形同虛設、名存實亡,當年那些美好的教育理念早已束之高閣,現在比序的關鍵不還是「成績」嗎?高中學習歷程讓學生三年來忙碌不堪,學業負擔並未因此減輕,加上大學審查標準與實際重視項目不夠透明,「軍備競賽」的風氣持續蔓延,學生們為在激烈競爭中勝出,逐漸學會「迎合制度」、塑造制度期望的「理想樣貌」,這也讓學生們處境為難。 大人們看著我們的孩子終日忙忙碌碌,國中多元比序、高中營隊活動就是一場又一場的集點遊戲,大人們講著空有理想卻不切實際的話語,這樣比較有誠信嗎? 最後,我想對楊同學說,你能夠獲得多所醫學系錄取的事實,充分展現學術天賦,問題在於你採用不當方式來包裝自己,在「誠信」這項根本品格上出現偏差。這是一個可以糾正的行為選擇,而非無法改變的本質缺陷。期盼你能在七月的分科考試中重新出發,尋回行醫濟世的初心與價值。 (作者為台南市國中教師) 文章來源: 自由時報電子報 圖片來源: 湖南外貿職業學院

自由廣場》禮遇國軍 國籍航空做得好

圖片
2025/06/08 05:30 ◎ 黃惟冰 交通部與國防部共同宣布,為表達對國軍守護國家安全的感謝,華航等六家國籍航空公司將共推禮遇服務。自今年七月起,現役軍人搭乘六家國籍航空公司的國際線航班,只要出示軍人身分證,就可優先登機。 一般來說,各大航空公司優先登機的權利大多保留給商務艙或是高等級的會員,再來就是攜帶嬰兒推車的旅客。其餘大多數旅客,須按座位分區依序登機。如今願意對現役軍人全面開放,對於提升台灣軍人的榮譽感,極具象徵意義。 一份工作要有吸引力,除了金錢報酬,榮譽感等心理報酬其實也同樣重要。換言之,任何有助於提升軍人心理報酬的措施,都能間接為台灣的國家安全做出貢獻。 畢竟,台灣軍人面對的是中共長年各種有形、無形的武力威脅,近年更有機艦遶台的不間斷施壓。他們的工作肯定有太多不足為外人道的辛酸與淚水,期盼未來能夠有更多企業與組織仿效國籍航空的做法,在各自的能力範圍內,為這群守護國家的英雄們加油打氣。 (作者從事公共服務業) 文章來源: 自由時報電子報 圖片來源:美聯社

自由廣場》烏克蘭的不對稱作戰 台灣可以學到什麼?

圖片
2025/06/08 05:30 ◎ 張昭仁 烏克蘭利用租來的卡車加上便宜無人機,摧毀俄羅斯四個軍事基地的四十一架俄軍戰機,俄國的空軍力量遭受重創,還能稱為世界第二大的武裝力量嗎?現在剩下陸軍的人數優勢及核彈頭威嚇,以保護俄羅斯的完整性。 烏克蘭展現的是不對稱作戰的完美示範,三年前烏國用標槍飛彈打坦克,用刺針飛彈打敵機,瓦解俄國三日亡烏的狂妄語言,這是不對稱作戰的第一階段,接著用無人艇加飛彈打沈莫斯科號旗艦,沒有海軍艦隊的烏克蘭用無人艇加無人機消滅俄羅斯的黑海艦隊,控制奧德薩航行權,這是不對稱作戰的第二階段。現在烏克蘭從防守轉成攻擊,這是不對稱作戰的第三階段。 一旦從防守轉成攻擊,攻擊是最佳防衛,攻守易位,俄羅斯所有後方馬上變成火炮下的前線,原來優勢的遼闊幅遠現在變成難以防守的前線,不對稱的戰術澈底翻轉了戰爭輸贏的決定性機制,烏克蘭這次行動,一夕之間,俄羅斯空軍戰機被端掉近半力量,少了空軍能量,俄羅斯根本不再有嬴的機會,也無法在世界列國中逞強,到了第三階段攻防,不對稱戰略改變了傳統的攻防策略,許多過去不是問題都變成大國的問題,過去的優勢反而成為現在的累贅。 加入輕裝、遠距、自動與AI武器後,改變了戰爭規則,未來戰爭的沙盤推演必須重新完全來過,幅度大、軍艦大、戰機大也都不再是嬴的保證。 在烏克蘭示範之下,台灣可以學到很多,防守策略也應將自動化的無人裝備列入攻防,比如說飛彈加上海上峰群襲擊來犯軍艦,而且不只一階二階的防守台灣,進一步以防守為核心的三階主動殲滅後方敵軍。 面對挑釁台海和平的敵對勢力,全新的思維絕對能夠改變戰爭結局。 (作者為會計師) 文章來源: 自由時報電子報 圖片來源: 烏克蘭戰爭兩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