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17的文章

板橋港仔嘴 藝術 彩繪牆

圖片
走到翠華街六巷72號左右,就會看到這幅令人心曠神怡的風景畫,這不是振興里第一幅牆面彩繪,但卻是第一幅令我有感的畫作,我想是地形加畫作主題的加乘效果吧!感謝里長黃清順的用心,也希望這幅畫可以定期維護,讓他歷久彌新。 翠華街六巷的某些門牌其實不好找,畢竟他是舊時代的道路編制,所以很亂,尤其用Google地圖是會被混淆的,他在 Google 地圖上是縣民大道410巷,也希望這篇文章可以被 Google看見而修正。

板橋港仔嘴 美食 喜悅早餐坊

圖片
位於港仔嘴最西點的喜悅早餐坊,雖是境內第二間裝潢精緻的早午餐店,不過第一間還來不及去嚐鮮,就已經錯過了。 打從它開始裝潢,就已經讓人好奇老闆到底要經營什麼;踏進店門前,也有阿嫂及學生們宣傳它,直到今年四月才在送公文回程時,碰到肚子餓加身上有錢的好機會~看來平時身上不能帶超過一佰元,不然就會有追求額外享受的行為出現~終究是個平凡人啊!~ 傳統的饅頭及蛋餅,透過配料及擺盤的調整,成了搭配咖啡或花茶的高價早午餐,「傳統+創新=古今融合特色」,水果就如同日本料理般的一點點,但擺得好看價值就是不一樣,土地公公啊!該如何做才能讓咱們福德宮有這樣的水準呢?該如何做才能讓港仔嘴有觀光價值呢?需要有神蹟來實現,而您正在讓祂一點一滴的發生,是嗎?品質通過考驗而留下的店才會讓我享受到,免得我花太多錢在無謂的消費上,是嗎?還是您要對我說: 吃東西就吃東西,不要想東想西啦! 喜悅的二樓,從外觀看來似乎是饅頭或麵包生產部門,是有批發的生意吧!如果有機會發行地方刊物,也許可以試著去採訪一下老闆或店長。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縣民大道三段270巷1號 電話:02- 8964-1165 時間:7:00-14:30

真有「火雲掌」 他擁厚手掌不怕火燒

圖片
自由時報 2017-11-02 〔記者徐聖倫/新北報導〕武俠小說裡有一門號稱可以煮鐵熔金的「火雲掌」功夫,武人雙掌不怕火也不怕燙,相信嗎?真實生活中真有這樣的人,住在新北市的四十五歲水電師傅李維忠,就擁有這個絕活! 雙掌長厚繭 不怕燙也不怕痛 李維忠天生的神力,來自於他雙掌長有厚繭,從一出生就如此。他說,讀小學的那個年代還是打罵教育,他和同學調皮犯了錯,老師拿藤條狠打手心,同學個個痛得唉唉叫,只有他心中狐疑,「完全不痛啊,有必要叫成這樣?」這才察覺自己有「特殊才能」。 李維忠說,年輕時喜歡惡作劇,和朋友到釣蝦場,想跟熟識的老闆騙一頓吃的,跟老闆說:「我把你鹽焗蝦的鍋子捧著唱歌,若做到,你請我吃蝦!」老闆想說他在開玩笑,笑著答應,未料真見他捧起炙熱鐵鍋,當場傻眼;李說:「至今想起,仍覺得逗趣!」 「發功」捧滾水壺 面不改色 記者請李維忠實地表演,只見他燒了一壺水,滾沸時電爐顯示攝氏九十七度,他面不改色手捧冒煙水壺超過一分鐘,除了手掌非常熱,真的一點事也沒有;接著又用打火機自燒手掌半分鐘,以及把香菸頭按在手掌上捻熄,「發功」時都是一派輕鬆。 他說,手長厚繭也有缺點,受他遺傳的兒子幼時,有一次到飲水機誤裝滾熱水,手摸杯子根本不知裝錯,結果就口一飲燙到舌唇,水從嘴角流到脖子,還燙出一道長長傷疤。他今年到世大運場館工作,保全系統是指紋辨識,也因為他的手繭厚無法辨識,十分困擾。 醫生指 罹患罕見掌蹠角化症 皮膚科醫生說,雙掌或腳掌心長厚繭,其實是罹患「掌蹠角化症」,每十萬人僅約四.四人會患此症。 香港漫畫家黃玉郎筆下的「龍虎門」,描述「九陽神功」的九陽絕學「第四絕」就是火雲掌,雙掌能夠出火,也被影星周星馳在電影「食神」套用,拿這招來煎荷包蛋。

被歷史遺忘的8419名台灣少年

圖片
2017-11-02 06:00 自由時報 自由廣場 ◎ 張國輝 今年四月二日,我在自由廣場投書寫了一篇「戰火下的台灣少年工」,記述二戰末期,日本政府從台灣以就學名義徵召了八千四百一十九名小學畢業生赴日,先抵達神奈川縣高座郡「海軍空C廠」受訓,然後被派遣至各地飛機製造廠,從事製造當時日本海軍最新銳的「雷電」戰機。 那篇文章源於文史工作者林景淵教授編著的《望鄉三千里:台灣少年工奮鬥史》。在他出版的前一年(二○一六),他希望我從地方政府的舊檔案找到當初送學生赴日的資料,但我怎麼找、怎麼問,也找不到任何蛛絲馬跡。由於周遭朋友的長輩恰有當年的少年工及日治時代的機場維修工,我綜合了這些人的回憶寫了那篇投書,也承自由時報採用,刊載後獲得不小的回應。最讓我意外的是經過半年後,十月十七日,屏東長治鄉的古姓老夫妻搭了三個多小時的火車,到台中市議會指名找我,就只是為了送來他到日本當少年工所保存下來的資料,希望有助於後人撰文時做為有力的佐證。當天我連絡上剛好從台北回台中的林景淵教授,他立即專程趕來,已八十八歲的古老先生送了一顆當年少年工的標誌給林教授,而林教授則回贈他的著作。 事後林教授有感而發,八千四百一十九名台灣小孩到日本造飛機,絕非小事,但是台灣的文獻找不到,有權、有責、有人的單位也沒有人涉足這個領域,全靠民間人士跌跌撞撞找人問、找資料,才能寫成書。這是包括中研院、台灣歷史博物館今後應努力的地方。 經過十月十七日那天的奇遇,我個人十分佩服古老先生夫妻的執著,他為了替歷史留下見證,來回七個小時找一位不認識的人訴說他的故事,他的故事,不應被台灣歷史所遺漏才對。 (作者從事社會工作,曾任台中市議員)